从慈禧发明的“大富翁游戏”说起,谈谈古代女子的“博戏”
博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类游戏,娱乐性强,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。通过不断发展,种类繁多的博戏形式不断出现,不仅男性喜欢,女子也对博戏非常钟爱。
甘肃出土的汉代彩绘木雕博戏俑
《清稗类钞》中有记载,慈禧就非常喜爱博戏。
慈禧常常召集各王府的福晋和格格,一起在宫中“打麻雀”。福晋和格格们都会努力抓住这好机会,捞些便宜。打牌的时候,慈禧身后站有伺候的太监,会悄悄的做手势,告诉其他人太后缺什么牌。
于是,太后缺什么大家给什么。太后赢钱,赶紧跪下把钱递过去,让太后“赏收”。输得多了,慈禧也不好意思,就让这些福晋格格提要求,啥都可以赏赐。于是,她们顺道“跪求美差”,给自家的同乡或者门人弄个官职,实际上赚的更大。
慈禧不仅喜欢“打麻雀”,还自己琢磨新的游戏。比如她发明了一种“八仙过海掷骰图”,堪称清宫版的“大富翁游戏”。此游戏有大地图一张,上面绘有各省地图。游戏配有八根小牙筹,上面刻着八仙的名字。四个人玩,就一人两根,八个人玩就一人一根。
玩的时候,大家拿好自己的牙筹,在中间的碗里掷骰子,根据点数让牙筹去“各地旅游”。就这么轮换着来,看谁能先走遍全国回到京城,就是最终赢家。大家要是玩过“大富翁游戏”,立刻就能意识到,这两者之间是多么的相似。
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古代参与博戏的人,一般都是男性。实际上,女性参与博戏,也有很多记载的。
影视剧中的刘邦
汉代的宫廷之中,博戏非常流行。《西京杂记》中记载,刘邦建立汉朝之后,将刘太公尊为太上皇,迁居长安宫中。但是,刘太公每日怏怏不乐。刘邦询问随从才意识到,刘太公此前生活在市井之中,平生所好是“屠贩少年,酤酒卖饼,斗鸡蹴鞠”,现在宫里太清净,不习惯了。于是,刘邦建新丰城,把以前的朋友都迁了过来,刘太公生活在这里,算是高兴了。
这段野史当中,刘太公喜欢的“斗鸡蹴鞠”,就是典型的民间博戏,刘邦应该也是很喜欢的。
西汉时期的皇家女眷,应该对博戏非常喜爱。汉武帝时,公主细君远嫁乌孙王,汉武帝赐了大量的嫁妆,还配备了官吏、宦官、宫女,以及奴仆数百人,礼品无数。但是一时疏忽,忘记带赌具了,后来赶紧又补送了一套过去。
宫中的嫔妃公主喜爱各种博戏,慢慢也流行到了贵族甚至平民之中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中记载,西汉末年著名的女性农民起义领导者迟昭平,“能说博经以八投,亦聚众数千在河阻中。”这里的“博经”“八投”,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博戏。
唐周昉《内人双陆图》局部
唐代开放,后宫嫔妃玩的更有意思。《清异录·君道》记载:“开元中,后宫繁众,侍御寝者,难以取舍,为彩局儿以定之:集宫嫔,用骰子掷,最胜一人乃得专夜。”你看,嫔妃们都争着侍寝,皇帝就一个人,怎么分?大家干脆掷骰子,谁最后赢了晚上就能陪皇上——由此可见,唐代后宫博戏非常流行,嫔妃当中“高手”应该也不少。
正因为宫中无聊,博戏可以解闷,所以嫔妃都爱玩,时间一长就会发明一些新玩法。柳宗元在《龟背戏》中写道:“长安新技出宫掖,喧喧出遍王侯宅。玉盘滴沥黄金钱,皎如文龟丽秋天。”看吧,当时宫中嫔妃一旦研究出什么新的玩法,很快就会传出来,在王侯贵族家流行开来。
明朝的时候,除了一般的博戏之外,又出现了著名的“斗蟋蟀”。
明《朱瞻基斗鹌鹑图轴》
“蟋蟀皇帝”明宣宗,对斗蟋蟀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,专门下诏书让民间进贡蟋蟀。在他的影响下,后宫斗蟋蟀蓬勃发展起来。《明宫史》记载:“善斗者之一枚可值十余两,有名色,以博求胜也……”包括宫女太监在内,纷纷开展斗蟋蟀游戏,极其壮观。这项活动也被清朝宫廷所延续,连蟋蟀盘都是明宫御制的高级货。
到了清朝,过年过节的时候,各类博戏成了必备“娱乐方式”。清人让廉所著的《京师风俗志》中记载:“家庭举宴,少长欢喜。儿女终夜博戏玩耍……”可见当时一般家庭的女性,也是可以玩个通宵的。
《红楼梦》中也有这样的描写:“(贾母)领宴回来,又至宁府祭过列祖,方回来受礼毕,便换衣歇息。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,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话取便,或者同宝玉、宝琴、宝钗、黛玉等姊妹赶围棋抹牌作戏。”贾母从宫中领宴,又祭祖之后,也要和宝玉等人博戏一番,休闲一下。
女子博戏,尤其是后宫嫔妃、官宦富家之女眷,并不完全为了输赢。像之前提到的福晋格格陪慈禧玩牌,输赢无所谓,最后的赏赐总是丰厚的。像《红楼梦》中宝钗黛玉等人博戏,更不是为了钱财输赢,还是以消磨时光为主。
《清稗类钞》中描述,清末广州西关宝善坊附近,有专门为“大家之女眷、女仆等所开地铺会”,招揽大门大户的女子前来,相互博戏,组织者每人收取地铺银一圆半,能赚很多钱。据说,“西关左右之妇女,充会头者数百人,其中深闺妇女为所引诱者,不可枚举。”对于富贵之家的女眷来说,输赢不重要,以娱乐为主。
宋代女词人李清照,更是以博戏为乐的代表人物。
李清照《打马图序》
李清照曾写了两篇文章,《打马赋》和《打马图经》,“打马”就是当时很流行的一种博戏。李清照在《打马图序》中说道:“予性喜博,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,每忘寝食。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,精而已。自南渡来流离迁徙,尽散博具,故罕为之,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。”
李清照自认为本性就喜欢博戏,而且水平非常高,从来就没有输过。所以,专门写文章谈自己的心得体会,研究博戏的源流变化。并且特别指出了“独采选、打马,特为闺房雅戏。”由此可见,博戏在宋朝也是颇为流行,哪怕是深受礼教禁锢的闺房女子,也能以博戏为乐。
另有一类女子,更加善于博戏,那便是青楼女子。因为她们本身就以娱乐男性为业,各类博戏自然要非常精通。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,其义母李贞丽也是秦淮名妓,相传她“有豪侠气,尝一夜博,输千金立尽”。一夜之间能输掉千金,看来李贞丽还是比较洒脱的。
青楼女子善博戏,顺理成章,就不再细说了。
最后,不管是宫中嫔妃、豪门女眷,还是普通闺房女子,大多数都被礼法所限,生活中规矩极多。能有机会以博戏为乐,也是非常不易。
因为相关资料查阅不多,所以本文也只能粗略谈谈女子博戏的历史,如有遗漏错误,烦请指正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